离婚纠纷

当前位置:

首页>资讯
彭红艳律师:夫妻离婚,要返还彩礼吗,法院一般怎么判?
作者:彭红艳律师 发表时间:

彭红艳律师:夫妻离婚,要返还彩礼吗,法院一般怎么判?

一、法律规定及法院裁判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三条规定,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一)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二)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三)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适用前款第二项、第三项的规定,应当以双方离婚为条件。

离婚案件中彩礼是否需要返还,以及返还多少,并非一个简单的是非题。法院会根据《民法典》及相关司法解释,综合考量多种因素后作出判决。下面这个表格汇总了不同情况下大致的返还比例范围。

彭红艳律师提醒,需要注意的是,表格中的返还比例只是一个参考范围,并非绝对。法院在具体案件中还会考虑以下因素:

同居时间:即使未办理结婚登记,但双方已长期同居生活,彩礼也可能被视为共同消费而不予返还或少量返还。

彩礼的用途:如果彩礼已经用于双方共同生活的开销,如购置家具家电、支付房租、偿还共同债务等,这部分花费通常会在计算返还数额时扣除。若彩礼已转化为共同财产(如登记在双方名下的房产),则会按共同财产分割原则处理。

是否存在过错:如果一方存在重大过错(如出轨、家暴、欺诈等),法院可能会在彩礼返还的比例上向无过错方倾斜,减少其返还数额或增加过错方的返还责任。

是否生育子女:生育子女会对婚姻家庭的稳定性产生重大影响,如果双方育有子女,法院倾向于不支持返还彩礼,或者判决一个非常低的返还比例。

当地风俗习惯:在法律规定的大框架下,法院也会酌情考量当地的风俗习惯。

二、对“生活困难”和“显失公平”的理解

法律规定“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是应当返还的情形之一。这里的“生活困难”通常指的是依靠个人财产和离婚时分得的财产无法维持当地基本生活水平,或者给付彩礼后欠下巨额债务,导致了实际生活水平的显著下降。仅仅感觉“花钱多了”可能不足以构成法律意义上的“生活困难”。

此外,如果彩礼数额显著过高,严重超出当地一般习俗和男方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即使婚后共同生活了一段时间,法院也可能基于公平原则,判决部分返还,以避免显失公平的结果。

三、一些特殊情况的处理

隐瞒重大疾病:根据《民法典》,婚姻一方患有重大疾病,在结婚登记前未如实告知另一方的,另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撤销婚姻。婚姻被撤销后,彩礼的处理可参照未办理结婚登记的情形。但实践中,若已共同生活,法院也会综合考虑生活时间、消费情况等因素酌情判决。

彩礼被父母扣留:彩礼的给付和接收往往涉及双方家庭。如果彩礼是由女方父母收取并扣留,男方通常可以将女方及其父母列为共同被告,主张其返还不当得利。

婚前给付的贵重首饰等:这类物品通常被视为彩礼的一部分或以结婚为目的的赠与,判决返还的规则一般与现金彩礼类似。若结婚目的未能实现,接收方应予以返还。

四、重要的证据与实务建议

彭红艳律师提醒,打官司就是打证据。在彩礼纠纷中,证据至关重要。

证明彩礼的存在和数额:这是主张权利的基础。银行转账记录(务必备注“彩礼”)是最直接、最有力的证据。如果是现金给付,最好有收条、书面协议,或者媒人、无利害关系亲属的证人证言佐证。聊天记录、录音等也能作为辅助证据。

证明款项用途:如果主张彩礼已用于共同生活,需要准备相应的消费凭证、合同、发票等,如租房合同、装修合同、购买大额物品的票据等。

证明共同生活或生活困难:租房合同、水电物业费缴纳记录、共同旅行的票据、照片等可以证明共同生活。主张生活困难,则需要提供村委会/居委会证明、低保证明、大额负债凭证等。

婚前协议:为最大限度避免日后纠纷,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双方可以通过书面协议明确彩礼的数额、性质以及未来可能发生纠纷时的处理方式。

注意诉讼时效:普通的彩礼返还纠纷,诉讼时效通常为三年,自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希望以上信息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离婚案件中关于彩礼返还的法律规定和法院的一般判决思路。具体情况仍需结合个案证据和当地司法实践进行判断,您可以向彭律师咨询。

离婚分割
二维码

微信咨询

13088881926

免费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