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离婚前蚂蚁搬家式转移财产,能否被查到?
深圳离婚律师彭红艳通过过本文分享:诉讼离婚前蚂蚁搬家式转移财产,能否被查到?
先说答案:能被查到,也可能查不到。
第一种情况,能被查到的原因。彭红艳律师总结原因如下:
一、数字痕迹无处不在。
银行流水, 这是最核心的证据。无论金额多小、次数多频繁,每一笔转账(网银、手机银行、ATM、柜台)都会在银行系统中留下无法篡改的记录,包括时间、金额、对方账户姓名/账号。
第三方支付记录(微信、支付宝等): 同样会完整记录所有收支明细、转账对象(即使是扫码支付,也能追溯到收款方账户)。
证券、基金、保险等金融账户交易记录: 购买、赎回、转账操作均有据可查。
房产、车辆登记信息: 不动产登记中心、车管所的系统会清晰记录产权变更历史。
二、法院和律师的调查权:
申请调查令: 在诉讼中,一方当事人(通常通过律师)可以向法院申请调查令,持令前往相关银行、金融机构、支付平台、不动产登记中心、车管所、甚至某些商业机构,调取特定时间范围内的账户流水、交易明细和财产变动信息。
法院依职权调查: 法院在认为必要时,也可以主动向相关单位发出协助查询通知书,调取证据。
网络查控系统: 法院普遍建立了与银行、支付宝、微信支付等机构的网络执行查控系统(诉讼中或执行阶段使用),可以快速查询被申请人名下(或关联账户)的财产情况,流水记录是重要部分。
三、“蚂蚁搬家”模式的破绽:
时间集中性: 通常在感情破裂后、离婚诉讼前或诉讼期间突然出现大量、频繁的小额转出,与之前的消费/转账模式明显不符。
对象特定性: 集中转给某个或某几个特定对象(如父母、兄弟姐妹、朋友、新伴侣、秘密控制的公司)。
金额累积性: 单笔金额虽小,但短时间内转给同一对象的累计金额可能非常巨大。
缺乏合理理由: 无法合理解释这些频繁转账的正当用途(如真实借贷需有借条、合理利息、还款能力证明;真实赠与通常不会如此频繁且针对特定人;日常消费支出模式不合理)。
第二种情况,没有被认定为转移财产的案例。
李某诉陈某案(2021年):李某在离婚后起诉前妻陈某,称其在2006-2016年间通过小额取现、转账累计转移400余万元,要求返还170万元。李某申请法院调取陈某所有银行卡流水以查证。
法院裁判要点:
李某未能证明取现行为超出日常生活所需(如单笔金额过大、频率异常);
转账行为发生在双方婚姻关系正常期,无证据证明陈某取现目的系转移财产;
法院强调:举证责任在主张方,不能仅凭流水“异常”推定恶意转移15。
结果:李某的诉讼请求被驳回。
彭红艳律师观点,尽管该案件大概率是转移了财产,但明显原告举证不足,逻辑不明,致使法官只能驳回请求。
彭律师实操经验:如何调查“蚂蚁搬家式”转移财产?
彭律师办理的离婚案件,很多都涉及转移财产的情况。通过多年的经验积累,彭红艳律师认为,尽管蚂蚁搬家式隐蔽性强,但通过以下方法仍可能发现蛛丝马迹:
1. 申请法院调查令
调取银行流水:重点筛查频繁小额取现、整数转账、固定周期交易(如每月多笔固定金额转出)。
查关联账户:若资金流向对方亲属/朋友账户,可申请延伸调查(需初步证据)。
2. 构建异常行为证据链
时间关联:转账是否集中在感情破裂后、离婚诉讼前?
用途合理性:对方能否合理解释资金用途(如称“用于家庭开支”,却无对应消费记录)?
◦ 收支比例:累计转出金额是否远超家庭收入水平?
